English

寻找抗癌药

1999-03-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李年令 曹占秋 我有话说

济南军区后勤干休四所抗肿瘤中药研究室主任、副主任药师钮兰欣研制的抗癌新药——复方中药“扶复康”,在众多的抗癌新药中成为一枝奇葩。十多年来,北京、河南、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十几个省市区的不少中晚期小细胞肺癌、贲门癌、食道癌、胰腺癌、乳腺癌、肝癌患者,使用“扶复康”后生命得到延续,一些人肿瘤缩小,症状消失。

钮兰欣出生于河北省定州的中医世家,爷爷跟随孙中山先生东渡扶桑,寻求医药救国之路。父亲精通中医,善泡炙中药。父亲恪守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信条,很小就植入她幼小的心灵。1950年刚15岁的钮兰欣参军当了一名卫生战士,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她随部队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火纷飞,缺医少药,她采集草药救治了数百名冻伤的病员,受到了部队的嘉奖。

七十年代初,她随医疗队下乡巡回医疗,遇到许多癌症病人。病人痛苦绝望的表情,使她感到心如刀绞,立志要攻克癌症,挽救他们的生命。从此,她访名医查偏方,尝百草组药方。几度寒暑,她翻阅了一千多万字的中医药书籍,搜集了上千个中医单方、验方,写下了20多万字的笔记。她拜师访友,多方求援,最后选出几十味中草药作为试验用药。方剂中有几位剧毒中药,可以对癌肿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然而这些药在以往的医书里明文规定为“禁忌”。如何突破“禁区”,用多大量合适?书中没有记载。虽然经过上千次动物试验找到了接近的有效剂量,但是动物毕竟是动物。

夜阑更深,钮兰欣辗转难眠,心绪不定。父亲勤劳善良、行芳志洁的形象在她记忆的屏幕上不断闪回,儿时随父采种药材时,不止一次听父亲讲过神农的故事。现在想来,父亲灌输给她的神农精神,便是中华民族舍身取义的奉献精神。我是军医,党和人民送我上山东医学院深造,我有责任为攻克癌症作出牺牲。为了突破禁区,研制出治癌新药,她决心以自己为实验对象,亲自体味剧毒药物在人体中的反应。她作了最坏打算,准备下解药,写下了遗书。背着爱人和孩子在实验室里将几种中药的混合液按剂量不断增加,当喝到一定剂量时,顿时感到腹部热浪翻滚,痛疼难忍,继而大汗淋漓。此时她清醒地躺在实验室里,细致地记录着各种生理感受,静静地等待着未知的结局,她要用自己的生命保证病人的绝对安全。几个小时过去了,她安然无恙,不禁欣喜万分。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剂量。当她用自己研制的新药以忐忑不安的心情送给一位身患肺癌的亲戚服用后,奇迹出现了:已经卧床多日的病人,两天后开始进食,三天后可以下床走路,半月后竟能做一般家务,一月后,医院复查癌肿消失。成功,使她兴奋不已。为了改善服药后恶心、不思饮食、全身无力等不良反应,她在药剂中加入扶正补益的中药,不良反应明显减轻了。她把自己的研究与成功的日期作为这种复方中药合剂的最初命名:“7077”。

复方“7077”合剂是多味中药配制,配制麻烦又不宜长期保存,而且大批量生产困难。为了寻求更简便的方法,钮兰欣又向更高层次追求。她自费购置了部分设备,开始了将混悬液制成针剂的试验。经过上千次不同配药的调整试验,终于在“7077”的基础上研制出新型抗癌系列——“扶复康”。

专家鉴定和3000多例临床应用证明,“扶复康”以实者攻之,虚者补之,攻补兼施,具有扶正、培本、补益、安神等功效。这项科研成果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欣然为钮兰欣题词:“弘扬中华医药,造福炎黄子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